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交通部、公安部通告——关于维护水上客运治安秩序,严禁客(渡)船违章超载航行,保障旅客安全的通告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3 04:02:00  浏览:801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交通部、公安部通告——关于维护水上客运治安秩序,严禁客(渡)船违章超载航行,保障旅客安全的通告

交通部 公安部


交通部、公安部通告——关于维护水上客运治安秩序,严禁客(渡)船违章超载航行,保障旅客安全的通告
交通部、公安部


通告
为保障广大旅客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必须维护水上客运治安秩序,严禁客(渡)船违章超载航行。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凡从事客(渡)运的船舶,无论是国营、集体、联营还是个体联户经营的,都必须持有当地港航监督(航政)机关发给的船舶合格证书。船舶驾驶、机务人员、舵工或渡工,都必须经过专业培训,考试合格,持有当地港航监督(航政)机关发给的驾驶证或机务人员证。船舶上要标
有船名牌,划出载重吃水线,并在显明位置标明本船载客定额数,经工商管理机关或有关机关批准营运,方可从事客运。不符合上述条件的船舶和人员,一律不准从事客(渡)运。
二、凡从事客(渡)运的船舶,必须按照港航监督(航政)机关核定的载客定额载运旅客,严禁超载航行。
节假日期间,由于特殊情况不能满足客(渡)运需要时,由当地港航监督(航政)机关核定临时载客定额,并采取特殊安全措施,报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后,在规定的期限和水域内航行。其他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更改船舶载客定额。
对违章超载航行的客(渡)船,港航监督(航政)机关或区、乡政府专管人员要坚决制止,并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凡因超载而发生翻沉船事故,要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刑事责任。
三、公安和交通主管机关要严格维护船舶、港口、码头、渡口以及售票站(点)的治安秩序,坚决打击流氓、盗窃及其他违法犯罪活动。严禁倒买倒卖船票和抢购套购船票,一经查明要依法惩处。
要将船舶、港口、码头、渡口、售票站(点)建设成为精神文明的场所。
四、来往旅游胜地以及乡镇赶集或节假日客(渡)运高峰期间,所在地政府的交通部门、港航监督(航政)和公安机关要妥为安排,增加船舶班次,加强现场监督管理,确保航(渡)运安全。
五、广大旅客必须遵守船舶和港口、渡口、码头、售票站(点)的规章制度,保持公共卫生,有秩序地排队购票。检票、上船、下船要服从船舶和港站工作人员的指挥与管理。不得无票强行登船,抢上抢下,或在港口、渡口、码头、售票站(点)和船舶上滋事打闹。
旅客在现场发现问题或有意见,可以向现场主管人员或公安人员反映,也可直接向交通主管机关或公安机关反映,但不得在现场扰乱公共秩序。
客运单位和工作人员要认真听取旅客反映的意见,及时改进工作,实事求是地耐心地给予答复。
六、本通告自公布日起执行。



1985年12月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


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


(2001年4月12日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

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58号 

   《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条例》已由黑龙江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2次会议于2001年4月12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01年5月1日起施行。

黑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1年4月12日

  第一条 为加强黑龙江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原森林资源、自然遗产及生态环境,发挥科学研究及教学实验基地的作用,实现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保护区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保护区属森林和野生动物类,位于东经128℃58'-129℃15',北纬48℃02'-48℃12'范围内,总面积18165.4公顷。保护区区界,以国务院颁发的林权证为准。保护区区界标志,由其管理局负责设置,未经原批准机关同意,不得变更。
   第三条 保护区内及其周边和从事与保护区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四条 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应当坚持全面规划、严格保护、科学管理、促进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并妥善处理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居民生产生活的关系。

   第五条 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应当纳入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做好配套资金的安排落实工作,并对保护区加强科研、防火等基础设施建设。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应当优先用于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第六条 省森林工业主管部门为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丰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以下简称管理局)负责保护区管理工作。管理局为公益型事业单位,其主要职责是:

   (一)宣传、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二)编制保护区总体规划、建设发展规划以及各项管理制度,并组织实施;
   (三)保护保护区内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组织开展森林防火及森林病虫鼠害的防治工作;
   (四)保存、拯救、增殖珍贵希有生物物种,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科学研究活动和生态环境监测,建立自然资源档案;
   (五)开展自然保护宣传教育活动,建立科普示范基地;
   (六)审核、办理入区手续,负责对入区人员的管理和指导;
   (七)组织开展科研、教学、参观、考察、旅游等活动;
   (八)依法查处破坏保护区的违法行为。

   第七条 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依照本条例协调当地有关部门做好保护区的保护工作,负责宣传贯彻相关法律、法规,提高辖区内单位和个人自觉保护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的意识。

   第八条 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由管理局划界立标,并予以公告。

   核心区禁止管理局管理人员以外的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确因科研需要,必须进入核心区从事科学观测、调查活动的,应向管理局提出申请,经省森林工业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缓冲区禁止开展旅游活动和生产经营活动。因教学科研的需要,经管理局批准可以从事非破坏性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和标本采集活动。

   在实验区开发旅游项目的,由管理局提出方案,经省森林工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九条 核心区、缓冲区林地不得占用。实验区林地确因建设需要必须占用的,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办理。

   第十条 根据科学研究科学实验要求确需采伐林木的,由管理局提出申请,经省森林工业主管部门审核,报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一条 进入保护区应当持有下列证件:

   (一)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习、参观考察、拍摄影视照片等活动的,凭管理局颁发的入区证件;
   (二)国外旅游人员凭省森林工业主管部门的介绍证件;
   (三)区内工作及居住的人员凭管理局颁发的通行证。

   第十二条 在保护区从事科学研究、标本采集、教学实习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活动成果的副本提交管理局。确因科研需要必须采集标本的,经管理局批准在指定区域内限量采集。

   第十三条 保护区资源依法实行有偿使用,所收费用用于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

   第十四条 旅游人员应当遵守保护区有关规定,不得超过规定的旅游活动范围,不得污染环境、破坏自然资源和各项设施。

   第十五条 保护区严禁从事下列活动:

   (一)盗伐、滥筏林木,猎捕野生动物;
   (二)开垦、开矿、采石、挖沙、取土、放牧、采药、葬坟、打拉烧柴等破坏植物的行为;
   (三)破坏界碑、标牌和各种设施;
   (四)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十六条 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保护区森林防火工作的领导,组织保护区与周边单位、村屯建立森林防火联防网络,制定森林防火公约。 保护区在当地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落实森林防火责任制,做好森林火灾的预防和补救工作。
   第十七条 保护区应当加强森林病虫鼠害的监测、预防和森林植物检疫工作。 发生森林病虫鼠害时,应当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除治,防止蔓延;发生严重森林病虫鼠害时,按有关规定及时上报。

   第十八条 保护区严禁开垦林地。已开垦的林地,限期退耕还林。

   第十九条 对保护区内现有的自然村屯要加强管理,逐步迁出。禁止新的人口迁入。

   第二十条 保护区周边禁止发展危害森林生态的产业。 对保护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造成污染和侵害的单位和个人,管理局会同环保 部门依法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赔偿损失。

   第二十一条 当地人民政府应当严格限制在保护区周边设置木材经营加工厂点。 对盗伐和非法收购、加工保护区木材的加工点,有关部门依法制裁并予以取缔。

   第二十二条 在保护区设立公安局,行政上接受管理局领导,业务上接受上级公安机关指导和监督,负责保护区自然资源和财产安全,维护区内社会治安。与当地公安机关配合,依法查处破坏保护区的违法犯罪案件。

   第二十三条 对保护区保护、建设、管理和科研工作作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管理局或其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管理局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并处以罚款:

   (一)未经批准进入核心区的,处以3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二)未经批准进入缓冲区的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行、标本采集等活动的,没收所得,并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三)未经批准进入实验区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实行、拍摄影视、参观考察和采集标本、林副产品的,没收所得,并处以100元以上300元以下罚款;
  (四)经批准进入保护区,但不遵守有关规定的,处以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
  (五)未经批准在保护区内建设工程设施的,由管理局责令限期拆除,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以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管理局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处以罚款:

   (一)从事科学研究、拍摄影视、标本采集等活动不按规定提交成果副本的,处以1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二)擅自移动或者破坏保护区界标、标牌和各种设施的,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保护区内进行开垦、开矿、采石、挖沙、取土等活动的,由管理局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限期恢复原状或采取其他补救措施,并处5000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在保护区内进行放牧、狩猎、采药、葬坟、打拉烧材等活动的,由管理局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对保护区造成破坏的,可处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七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向保护区内倾倒废弃物、排放污染物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清理,并处以1000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八条 盗伐保护区林木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补种盗伐株数10倍的树木或交纳补种树木费,并处以林木价值5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 盗伐保护区林木的,没收违法所得,责令补种盗伐株数5倍的树木或交纳补种树木费,并处以林木价值3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 在保护区内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盗伐、滥伐林木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九条 对拒绝、阻碍保护区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条 管理局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致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的,由所在单位或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由省森林工业主管部门负责应用解释。

   第三十二条 本条例自2001年5月1日起施行。

湖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基础测绘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湖北省财政厅


省财政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基础测绘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鄂财建发[2005]7号


湖北省测绘局,备市州、林区、县(市)财政局:

  为加强和规范基础测绘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省基础测绘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财政部关于印发<基础测绘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财建[2001]923号)、《湖北省测绘管理条例》、《湖北省基础测绘管理办法》(省政府第250号令)等的有关规定,并结合我省部门预算管理要求和测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我们制定了《湖北省基础测绘经费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对执行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向我们反映。

  附件:湖北省基础测绘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湖北省基础测绘经费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规范基础测绘经费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我省基础测绘事业健康发展,根据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和测绘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省行政区域内财政部门、测绘主管部门和承担基础测绘任务的项目承担单位。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基础测绘,是指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进行基础航空摄影,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建立、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第四条基础测绘经费是财政部门根据测绘事业发展规划、计划和任务核定的主要用于基础测绘项目的经费。基础测绘经费中的航空摄影专项经费不执行本办法。第五条基础测绘经费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基础测绘经费由省和市(州)、县(市)财政部门分别核拨,分级管理。

  (二)基础测绘经费按规定用于基础测绘任务,实行专款专用,不得截留、挤占和挪用。

  (三)基础测绘经费实行项目管理,履行项目申报、论证、立项和评估程序,并可引入竞争机制择优确定项目承担单位。使用基础测绘经费的项目主要包括:

  1、国家规定等级的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GPS空间定位网的建立、复测及维护以及大地水准面的精化;

  2、国家规定的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的测制和更新;

  3、全省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和更新;

  4、全省基础航空摄影及遥感测绘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更新;

  5、国家和省规定或要求组织实施的其他基础测绘项目。

  (四)基础测绘经费的使用应厉行节约,突出重点,紧密结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的要求,充分发挥资金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第二章 部门职责与预算管理

  第六条 财政部门、测绘主管部门和项目承担单位应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合理安排、使用和管理基础测绘经费,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基础测绘经费管理各方的职责和权限:

  (一)财政部门

  1、确定基础测绘经费的使用原则和使用方向;

  2、会同测绘主管部门批准基础测绘项目的立项,下达批复年度基础测绘经费总预算和年度总决算;

  3、检查、监督基础测绘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二)测绘主管部门

  1、负责基础测绘项目经费的申报;

  2、审核、汇总并编报年度基础测绘经费预算和决算;

  3、审核、下达基础测绘项目经费预算;

  4、检查、监督基础测绘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三)项目承担单位

  1、编报基础测绘经费的项目经费预算和决算;

  2、承担基础测绘经费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3、严格执行批准的项目预算,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与检查。

  第七条 基础测绘经费的申报和审批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各级测绘主管部门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基础测绘的需求以及测绘中长期规划,对项目承担单位上报的基础测绘项目进行审核,将符合条件的项目列入测绘主管部门项目库,并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进行排序,实行项目滚动管理。

  (二)编制年度预算时,各级测绘主管部门按照部门预算的总体要求及项目支出预算管理的有关办法,编报基础测绘项目申报文本和有关材料。

  (三)财政部门对上报的基础测绘项目进行审核,对符合条件的项目,依次排序纳入财政部门项目库;根据年度财政状况和基础测绘项目排序情况,安排基础测绘项目支出预算,并列入测绘主管部门的年度预算。

  (四)测绘主管部门根据财政部门批复的基础测绘项目支出预算,向项目承担单位下达经费细化预算和项目任务书,签订项目合同,并组织项目实施。

  第八条 基础测绘经费预算编制,执行国家制定的相应成本费用定额标准,并附必要的文字说明。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名称、目标、具体实施计划、技术路线、保障措施及资金使用安排等。

  第九条 基础测绘经费预算一经核定,必须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原则上不得调整。如果因国家有关政策的调整对基础测绘经费预算影响较大,而确需调整预算时,由测绘主管部门商财政部门同意后调整预算。

  第十条 基础测绘经费由财政部门根据基础测绘年度预算,按照部门预算的有关要求和项目实施进度情况及时拨付。

  第十一条 纳入政府采购的基础测绘项目,相应执行政府采购的有关规定。

  第三章 经费开支与成本核算

  第十二条 为完成基础测绘项目所发生的成本和费用应按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和期间费用进行分类,并按用途分别归集到事业支出中的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公务费、业务招待费和其他费用。

  第十三条 基础测绘经费开支应与预算口径相一致,不得用于单位的自筹基本建设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和上缴上级单位支出等。

  第十四条 基础测绘经费应按规定的开支范围、标准对基础测绘项目进行成本费用核算。跨年度的基础测绘项目,应保持其核算对象和核算口径连续一致,发生重大调整时应在提交的基础测绘项目执行情况报告中加以详细说明。

  第十五条 基础测绘项目成本以会计年度为计算期,核算当年的实际成本,并据此编制基础测绘项目年度决算报表。

  第十六条 年度终了,项目承担单位按照有关规定编制年度基础测绘经费决算,并附文字说明和项目完成情况,随本单位年度财务决算上报测绘主管部门。测绘主管部门按照财政部门有关规定编制年度基础测绘经费总决算,随年度财务决算一并上报财政部门。

  第十七条 项目承担单位已完工并通过财政投资评审认定的基础测绘项目的结余经费,在经财政部门同意后可转入本单位事业基金;未完工基础测绘项目的结余经费,结转下年度继续使用。

  第四章 财务监督与检查

  第十八条基础测绘经费的管理和使用要严格遵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和财经纪律。财政部门和测绘主管部门应对基础测绘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基础测绘项目组织实施单位和承担单位应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审计与监督。

  第十九条 基础测绘经费管理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弄虚作假、截留、挪用、挤占基础测绘经费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给予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经济和行政处罚;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二十条 项目承担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基础测绘经费使用和财务管理的监督约束机制,对基础测绘项目的一切经费开支做到审批手续完备、帐目清晰、内容真实、核算准确、监督得力,确保资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第二十一条 基础测绘项目因故中止,由同级测绘主管部门负责主持或组织进行清查处理。项目承担单位应积极配合,及时清理帐目与资产,编制决算报表与资产清单,报送同级测绘主管部门,并报上一级测绘主管部门备案。剩余经费上缴同级财政部门,剩余资产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中止基础测绘项目造成损失的,要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